初冬时节,机关党支部组织“最全菠菜导航先锋+清廉文化”主题党日活动,我们来到素有“百年清官村”之称江头古村,接受爱莲文化的熏陶。
江头古村位于灵川县青狮潭水库区甘棠江畔,是北宋著名哲学家、理学创始人周敦颐后裔繁衍生息之地。据村民介绍,江头古村现有180多户800多人,有71座保存完好的明清风格古民居一直由周氏族人居住。其地清廉文化历600多年传承,深受方圆百里乡亲尊崇,桂林市把它列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。
古村民居背山面水聚气藏菁,青砖高墙徽派飞檐,青石巷道布局合理,纵横交错奇妙通联。几乎家家户开天井合围成院,穿堂进第隔扇漏窗,人物花鸟精雕细琢,房梁屋顶绘彩描金,土木传意砖瓦含情。雕梁画栋中,随处可见栩栩如生的荷叶莲花雕饰,周氏族人介绍说,这是全村同族后班人珍视为护佑命运的吉祥符。让人感觉到家传亲莲、清廉文化的厚重和族人几经百年的坚守传承。
爱莲家祠为江头村周氏的宗祠,既是族人议事祭祖的地方,还是族上兴教办学的学堂。祠堂建筑结构精巧,工艺精美,陈列着诸多历代从政先贤诰褒碑刻和后人的赞颂文章。最奇巧的是窗格雕花,用不同的字镶嵌而成,有“敏事”、“循理”、“顺言”、“遏制”等训言,暗含劝谏倡廉,时刻提醒后班人为人、行事、治学的方法,构思奇巧,内涵丰富,独具一格,意味深长。
家祠内塑有周敦颐像,塑像旁刻有他的名篇《爱莲说》。“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……”119字字字珠玑,文风朴实清新,其中爱莲理学,影响广泛而深远。家祠旧学堂的墙上,陈列着320字的《周氏家训》,与爱莲理学一脉相承,还融入了周氏爱莲家风“真诚、和谐、积德、行善、奉献”的价值观。家训嵌在壁上,传在族人心中,为周氏后裔每个人的人生之路铺垫好了道德的基石,影响和激励着江头村一代又一代子弟,涌现出“循良第一”的周启运,以“贪一文断子绝孙,冤百姓男盗女娼”自律的廉官周履谦,刚正不阿、铁面无私的清官周启稷,“百里之才”的爱民之士周履泰,毁家纾困、“弃堂利民”的周允斋……江头村一个个清廉为民的故事,广为传颂,成就其“百年清官村”的美誉。据史料记载,江头村明清两代人才辈出,先后有百余人考中秀才,170多人出仕,受朝庭诰封褒奖的达30多人,有“一门两进士”、“四代翰林”、“五代五知县”的佳话。江头古村的“秀才街”、“举人巷”、“进士楼”,与普通古民居相邻相通,浑然一体,可以让你明显感受得到勤勉耕读传家、清廉为民传家的浓郁文化气息。
家是最小国,国是千万家。中华民族悠远的历史长河里,积淀了无数这样启人心智,助人奋进的清廉家风故事。在几百年的家族发展历史长河中,周氏家族始终遵行古训,盛行教化之风,为官做人均秉承爱莲理学“出污泥而不染”的高贵品德,清白做人,廉洁为民,福泽后代。这应该是江头村周氏家族久盛不衰的根源。
江头村民历来勤种莲,年年岁岁,荷叶田田。现如今又有乡村振兴战略驱动,更是大规模发展,莲塘已然成片,成了发家致富的基业。
家族祠堂前顺河畔开有三亩见方的荷塘,塘中长着睡莲,冬雨中披绿吐蕊。有冷风吹来,荡漾起一池的生机,它如同一场历史走来的时光,美得脱俗灵秀。让人眼前浮现历经数百年风雨洗礼,周氏先贤莲荷迎风依旧鲜活的形象。
返程时回望古村,见潺潺清澈活水环村前而过,正是这活水滋养着族人灵气。那屋前河边婆娑古榕掩映,那荷塘凌风摇拽的莲,朦胧中就茵蕴了六百春秋。
上一篇: 无
下一篇: 读《家风十章》有感